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9集课程复讲 |
翟红艳学长 |
|
尊敬的学长您好:给您添麻烦了,补得作业,有点匆忙,但不能落下。下面是末学的作业: 做好学业、事业和家业,让父母放心 晨则省,昏则定 周文王对于他的父亲王季就做到了“晨昏定省”,由这分孝心也感动了全国的人民起而效法。 《弟子规》中的“晨则省,昏则定”是糟粕?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。 早上问一次,晚上问一次,就会让父母心里面比较放心,比较安慰。我们为人子一天才念父母两次,请问父母一天念我们多少次? 父母连在睡觉当中都不忘关怀子女,可想而知,父母一天念我们多久?时时刻刻在关怀 。晨昏定省就能落实让父母放心 。学习这句“晨昏定省”,最重要的要安父母的心。 出必告,反必面 要出门的时候要跟父母讲我们要去哪里,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 。孩子这些习惯都很重要,不要小看每个细节。当孩子懂得晨昏定省,他每一句对父母的问候,都在提升父子之间的情谊。每一个“出必告,反必面”都是在让他了解,我所有的行为都不应该增加父母的担忧。有个学生回家没同家人打招呼让父母、老师担忧的故事 。让父母操了很多心。 对家里人,比方说对太太,也要出必告,反必面,对于关心我们的人,我们都应该让他安心才对!这应该是做人应该互相体谅。不回家吃饭要先打电话通知家人。持家有个很重要的原则,就是没有秘密,相处起来真诚,互相包容,当亲人之间都能互相体谅,那就家和万事兴。 我们在工作,在公司里面,其实也应该出必告,反必面 。“出必告,反必面”就是让我们很敏锐的了解到,让身旁周遭的人,不要因为不知道我们去哪里而焦急。然后我们也常常体会,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否有造成别人的负担,从这里去用心、去用功。 居有常,业无变 无规则不成方圆,你的学业、事业、家业才能够经营得当。现在的学生、孩子有没有“居有常”? 我们为人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,应该怎么样?不可以放纵,要及早修正。一个人的坏习惯一养成就很难戒掉,所谓“玩物丧志”。“欲令志迷”。学生上网问题:孩子的定性还不够,你又没有去关心他上网的情况,往往可能会交到一些不好的网友。他又没有判断力,又没有理智,因为没学过经典,所以网友给他几句甜言蜜语,他可能就误入歧途,人生很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。当孩子真正遇到犯的过失很难弥补的时候,那将是父母一生的遗憾,所以不可不谨慎。要让孩子的学业上轨道,要让生活有规律,要有固定的读书习惯。教育孩子,没有想象中这么困难,最重要的要以身作则。父母对学习居有常,孩子也起而效法。面对事业也要“居有常”,假如我们工作不稳定,常常换来换去,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。蔡老师当教师绝对不是为了收入而来,而是为了教育的使命而来。曾母啮指,曾子心痛的故事,母子确确实实连心 。我们学业,事业,家业要让父母对我们放心。孟子有说,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。“无后为大”更深入的意思是没有教育好他,让他丢了父母、丢了祖宗的脸,那真是“无后为大”。所以,要让父母能够对我们的家庭放心,我们确实要好好长智慧,跟太太相处能融洽;只要夫妻融洽,孩子应该都可以教得好。 夫妻相处怎么融洽?夫妻相处只要守住一句箴言,保证夫妻白头偕老:从结婚到老,只看对方的优点,不看对方的缺点 。在热恋的时候,我能为对方做什么。因为都看对方优点,而且时时都想着我能替他做些什么,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:我能为对方做什么。这样的态度就符合我们昨天说的哪个字?爱!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,当对方是这样对待你,你当然内心会非常喜悦。结婚就变成“他应该替我做什么”,一念之差,从哪里到哪里?从天堂到地狱去了。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。地狱都是互相指责,互相谩骂。天堂与地狱就是一念之间。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很优美的距离。我们起来能关怀到别人,“你们慢用,我先离开了”,人与人就相处得很融洽。所以从生活的小细节,就能够让他时时懂得以礼待人。其实夫妻相处最重要的还在心态,当我们常常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,对方他也会觉得我应该愈来愈好才是。 苹果实验 米饭实验 夫妻相处要处处肯定对方。 人与人相处,只要你遵守一个好的方法,叫“四摄法”,一定能与人相处的很融洽,这个是人际关系法。 第一个叫“布施”,换做现在的话,叫做多请客、多送礼。 第二个是“爱语”,就像我们刚刚讲的话,多给予对方肯定,多给予对方一些安慰的言语。 《弟子规》中解决夫妻问题的句子:“善相劝,德皆建”、“见人善,即思齐”,“恩欲报,怨欲忘” 。爱语,包括规劝对方。 第三是“利行”,就是时时处处想着如何方便对方,利益对方。 第四是“同事”,夫妻共同有什么事业?家业。把家庭经营好,把下一代教育好,所以夫妻常常能够就孩子的教育多做沟通;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家长觉得比较需要突破的问题。“同事”要建立共同的正确观念。 末学:翟红艳叩呈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